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正文

务工不必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(一线探民生)

2021-10-15 16:24:57来源:

核心阅读

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近年来,广西贵港市通过做强产业、增加就业、完善配套等措施,吸引人才返回家乡参加建设。人才返乡后,带领村民引进项目、优化设施、美化环境,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开料、选料、编织…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平山镇荣泰工艺厂内,女工韦胜梅熟练地编好一只花篮。在她身旁,完工的编织品摞得像座小山。“以前在广东干了12年,如今回到老家工资也不低,还能照顾孩子,不准备再出去了。”韦胜梅说。

据统计,贵港市390多万劳动力中,在省外务工的高达100余万人。另外,还有20多万人在贵港市外的自治区范围内务工,其中多数为农村青壮年。“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,留住人才就有振兴希望。”贵港市委书记何录春说,近年来,贵港市通过振兴乡村产业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等举措吸引外出务工的贵港人返乡参加建设,助力乡村振兴。

利用本土资源

发展本土产业

“回来的生活比我想象中好太多,这个选择做对了。”2017年底,韦胜梅来到荣泰工艺厂,骑摩托车上下班,只有5分钟的车程。家里的孩子,老大开学上二年级,老二不到两岁,下班后,她都能照料。不仅如此,就近务工非常灵活。农闲时,从厂子里领了活儿回家做,按时交货就行。

“进厂后,厂里为我办理了社保,给的工资也一年多过一年,现在每月到手3000多元。挣钱顾家两不误,谁还想着走呢?”韦胜梅说。

选择回家乡的,还有贵港市百弘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赖志福。“大学毕业后,我在广东闯荡多年。机缘巧合之下,发现了水果种植的商机。”赖志福说。贵港市土地富硒,在农业部门指导下,2017年,以富硒农产品作为特色的合作社在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挂牌成立,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迅速打开了市场。

越来越多的贵港人选择回到家乡。5年来,贵港通过发展纺织、板材、种藕等特色产业,吸纳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。“利用本土资源,发展本土产业,使乡村就业机会大大增加,也使农村家庭生活更加和谐、美满。”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仲益说,“十三五”期间,贵港通过产业发展留乡就业的人数超50万人。

增加就业岗位

完善配套措施

过去,贵港农业发展滞后、工业发展缓慢。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,留守老人和儿童不断增多。为了留住人才,这些年,贵港市不断完善配套措施。

“务工不需去远方,贵港就是好地方”,在贵港市街头,招工宣传口号醒目。“留住人才首先要做大做优蛋糕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。”贵港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韦运葵说,“十三五”期间,贵港市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,引进新兴产业,并优先考虑带动就业能力强、岗位优良的企业,扩大发展旅游休闲养生、纺织服装、化学化工等集群产业。过去5年,贵港市新增加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。

就业岗位要增加,生活配套服务也得跟上。“孩子在外面上学不容易,回来就方便很多。”曾在外地工作的姜莉映,因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解决,选择回到家乡工作。

“我们不仅要解决岗位问题,还要解决学位、床位、车位等配套问题,让人才真正实现安居乐业。”韦运葵说。近些年,贵港市积极做好城乡就业人员子女入园入学读书、医疗保障、住房购房、户籍迁移、社保关系转接等工作,加强公办和民营学校建设,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,完善农民进城务工住房购房政策,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条件,解决返乡人才的后顾之忧。

人才回到家乡

助力农村发展

“回到家乡,不仅能一展所长,为家乡发展出力,也可以实现个人价值。”港北区港城街道富岭村村委会主任陆运山,原来在广东一家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做总经理。去年10月,他回到家乡,“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,我看好乡村的发展前景。”

有人才,乡村发展才有内生动力,今年,贵港市还组织开展干部下乡活动,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工作,动员在本市工作的贵港籍科级以上干部,利用周五下午或周末回到家乡或挂点村,带领群众开展环境整治、农房管理、风貌塑造等工作。回乡干部利用自己的见识和资源,带领村民建设家乡,落实乡村振兴战略。

“村里都是熟人,很多还是我的学生、亲戚,推进工作更容易。”贵港市港南区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姜正娟,曾经是村里的教师。今年5月响应号召回到村里,几个月来,她和其他返乡干部,带领着村民,积极投身家乡建设。

“环境卫生变好了,村屯道路完善了,小公园、微菜园建起来了,村里还有了新建的球场。村子变好了,人气起来了,村民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,鼓劲儿!”村干部细数姜正娟等返乡干部带来的变化,“他们见多识广,心思更细致,关于乡村建设怎么搞,更有思路、想法,指导我们,村子才能发展成现在这样。”

据统计,贵港今年回乡干部活动人数已超5.23万余人次,累计成立志愿服务队2724个,开展主题宣讲活动5282场,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629场,组织公益活动2847场,帮助群众办理实事8171件,引导群众规范建房3825栋,申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61个,确定“一镇一标杆村”数量已达106个。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10月15日 13 版)

关键词:

便民